这篇文章记述了墨子与弟子或与他人的对话。公孟子作为儒家学说的代表,对墨子提出了质疑,如义祥之辩、三年之丧等;同时还载有其弟子所说的“告子胜为仁”、弟子对于告子对墨子的批判“言义而形甚恶”的言论表示不满而告诉墨子,墨子不但不生气,反而说有毁誉总比没有强。
公孟子坚持“三年之丧”,这正好与墨子所提倡的“节葬”是矛盾的,墨子认为久葬久丧不利于国家发展,使得人们精神疲惫,上层阶级不能从事政治,国家的安全无法保证,劳动者不能耕种、妇人不能织布,人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。而公孟子认为守三年的丧期就如同小孩子依恋父母一样。
在说明“非儒”的主张时,他与儒者讨论“为什么要从事音乐”,儒者说以音乐作为娱乐。这就如同问“为什么盖房子?”回答说:“为了房屋而建造房屋。”从这里首先可以知道墨子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的,因为墨子是小生产者的代表,而他们既不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,也不是精神财富的享受者,他们不知道精神财富的功用,不知道精神财富之利,因此往往会导向禁欲主义。
在这篇中墨子谈话的内容,主要是为了申明他“非命”“明鬼”“节葬”“非儒”的主张。墨子虽然认为儒家的学说足以丧乱天下的有四种,但他也认为孔子也有不可改易的主张。可见墨子对儒家的态度,也有比较客观的方面。从一些只言片语中可以看出,当时有一些人怀疑墨子的主张,而墨子总是力辩自己学说的正确,真是不胜辛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