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子

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。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,《墨子》比较自觉地、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,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、伦理思想。墨子最早提出“名实必须相符”的思想。他还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、类、故等逻辑概念。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。他以“耳目之实”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。他认为,判断事物的有与无,不能凭个人臆想,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。墨子从这一朴素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,提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。墨子也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。

大取

墨子的这篇文章集中了墨家思想中的许多方面,如:天志、兼爱、节用、节葬等。他认为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,只要取舍得当就行。不要为了捡取芝麻而丢了西瓜。对于任何事情我们在内心都要有个取舍,这也就是所谓的“抉择”问题,怎么对待问题,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思考。
墨子开头就用“断指以存腕”这个例子,来说明“利之中取大,害之中取小也。害之中取小也,非取害也,取利也”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“利害”都是相对的,只要取舍得当,我们还是有利可图的,如果断一根指头,能换回我们一个完整的手腕的话,我们肯定会这样做的。“害之中取小也,非取害也,取利也。”也就是说在“害”中选取“小”的方面,并非取害,而是取利。
在这篇文章中,墨子还提出了他所谓的“兼爱”是无等差的爱,他认为按义的标准,该厚爱的就厚爱,该薄待的就薄待,而不是儒家所谓的“厚亲”,他认为“厚亲”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德行的主要标准。衡量一个人德行的标准是“义”,从中可看出他对儒家思想的批判。
“大取”反过来看就是“取大”,也就是说要取大的方面,主要的方面。不要为了一片叶子,而失去了整个森林。
智与意异。重同,具同,连同,同类之同,同名之同,丘同,鲋同,是之同,然之同,同根之同。有非之异,有不然之异。有其异也,为其同也,为其同也异。一曰乃是而然,二曰乃是而不然,三曰迁,四曰强。 子深其深,浅其浅,益其益,尊其尊。察次山比因,至优指复;次察声端名因请复,匹夫辞恶者,人右以其请得焉。诸所遭执,而欲恶生者,人不必以其请得焉。圣人之附[氵贾]也,仁而无利爱。利爱生于虑。昔者之虑也,非今日之虑也。昔者之爱人也,非今之爱人也。爱获之爱人也,生于虑获之利。虑获之利,非虑臧之利也;而爱臧之爱人也,乃爱获之爱人也。去其爱而天下利,弗能去也。昔之知[生僻字 片+墙],非今日之知[生僻字 片+墙]也。贵为天子,其利人不厚于正夫。二子事亲,或遇孰,或遇凶,其亲也相若,非彼其行益也,非加也。外执无能厚吾利者。藉臧也死而天下害,吾持养臧也万倍,吾爱臧也不加厚。

知道与思想是不同的。同的种类很多,有重同,具同,连同,同类之同,同名之同,丘同,附同,是之同,然之同,同根之同。有实际不同的异,有是非各执的异。所以有异,是因为有同,才显出异。是不是的关系有四种:第一种是是而然,第二种是是而不然,第三种叫迁,即转移论题,偷换概念,第四种叫强,即牵强附...

长人之异,短人之同,其貌同者也,故同。指之人也与首之人也异,人之体非一貌者也,故异。将剑与挺剑异。剑,以形貌命者也,其形不一,故异。杨木之木与桃木之木也同。诸非以举量数命者,败之尽是也,故一人指,非一人也;是一人之指,乃是一人也。方之一面,非方也,方木之面,方木也。以故生,以理长,以类行也者。立辞而不明于其所生,忘也。今人非道无所行,唯有强股肱而不明于道,其困也,可立而待也。夫辞以类行者也,立辞而不明于其类,则必困矣。 故浸淫之辞,其类在鼓栗。圣人也,为天下也,其类在于追迷。或寿或卒,其利天下也指若,其类在誉石。一日而百万生,爱不加厚,其类在恶害。爱二世有厚薄,而爱二世相若,其类在蛇文。爱之相若,择而杀其一人,其类在阬下之鼠。小仁与大仁,行厚相若,其类在申。凡兴利除害也,其类在漏雍。厚亲,不称行而类行,其类在江上井。“不为己”之可学也,其类在猎走。爱人非为誉也,其类在逆旅。爱人之亲,若爱其亲,其类在官苟。兼爱相若,一爱相若。一爱相若,其类在死也。

高个子的人与矮个子的人相同,因为他们的外貌基本相同,所以就相同。用手指代表的人与用头代表的人是不一样的,因为人的身体各部分,并不是一种形貌,所以不同。扶剑和拔剑是不相同的,因为剑是因形貌命名的,形貌不一,所以不同。杨木的木与桃木的木相同。那些不是以举数量来命名的概念,举出来的都一样,所以一根手指,不能断定是哪一个人的;一...

  • 1页9条
Copyright © 2017-
作者:【战国】墨翟 编译:王学典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