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家的人说:爱亲人应有差别,尊敬贤人也有差别。这是说亲疏、尊卑的差异。他们的《仪礼》说:服丧的日期,父母去世的话,要服丧三年;妻子和长子去世的话,要服丧三年;伯父、叔父、弟兄、庶子去世的话,要服丧一年;外姓亲戚去世的话,要服丧五个月。如果以亲、疏来作为服丧的年月,那么亲近的多而疏远的少,这样,妻子、长子与父亲相...
(儒者)又顽固地坚持有命论以辩说道:长寿、夭折、贫穷、富有、安定、危险、治理、混乱,本来就有天命,不能减损也不能增加。穷困、显达、奖赏、惩罚、幸运、倒霉都有定数,人的知识和力量是无所作为的。众官吏听信了这些话,则对于自己分内的职责懈怠;普通人相信了这些话,则会对从事劳作懈怠。官吏不治理就要混乱,农事迟缓就要贫困...
儒家的人说:君子必须说古代的话,穿古代的衣服,然后才能成仁。答道:所谓古代的话、古代的衣服,都曾经在当时是新的,而古人却说那时的新话,穿那时的新衣,难道就不是君子吗?既然这样,那么必须穿不是君子所穿的衣服,说不是君子所说的话,而后才为仁吗? 儒家的人又说:君子只遵循前人做的而不创新。回答...
儒家的人又说:君子像钟一样,敲打它就响,不敲它就不响。回答说:那些仁人,侍奉君上竭尽忠诚,侍奉双亲务必孝顺,得到好的就称美,有了过错就谏阻,这才是做人臣的道理。现在若敲打他才响,不敲打它就不响,隐藏自己的智谋,懒于用力,安静冷淡地等待君亲发问,然后才作回答,即使有关君主、双亲的大利,不问他也就不说;如果将发...
齐景公问晏子说:孔子为人怎样?晏子不回答。齐景公又问一次,晏子还是不回答。景公说:对我说孔某人的人很多,都以为是贤人。现在我问你,你不回答,是什么原因呢?晏子答道:晏婴不肖,不足以认识贤人。即使这样,晏婴听说所谓贤人,进入人家的国境,一定要努力密切他们君臣之间的感情,平息他们上下之间的怨恨。孔某人...
到齐国拜见,高兴,想把尼谿这个地方封给他,因此告诉晏子。晏子说:不可以。那些儒者,是傲慢而自作主张的人,不可以教导下民;喜欢音乐而混乱人民,不可以让他们去亲自治理政事;主张命运而懒于做事,不可以派他们去担任官职;崇办丧事哀伤不止,不可以使他们慈爱百姓;奇装异服而做出庄敬的表情,不可以使他们引导民众。孔某人打扮那华丽的...
孔某人做了鲁国的司寇,放弃公家利益而去侍奉季孙氏,季孙氏为鲁君之相而逃亡,他逃到城门跟邑人争门关,孔某举起城门放季孙逃走了。 孔某被穷困在陈国、蔡国之间,用藜叶做的羹中不见米粒。第十天,子路蒸了一只小猪,孔某不问肉的来源就吃了;子路又剥下别人的衣服去买酒,孔某也不问酒的来源就喝。后来迎接孔子,席摆得不正他不坐,割下...
孔某和他的弟子闲坐,说:舜见瞽叟以局促不安的样子问:这时天下危险吗?周公旦也不是仁义之人吧?否则为何舍弃他的家室而寄居在外呢? 孔某的所行,都出于他的心术。他的朋辈和弟子都效法孔某:子贡、季路辅佐孔悝在卫国作乱,阳货在齐作乱,佛肸以中牟反叛,刑杀,残暴没有比这更大的了。 凡是做弟子后生的,他的老师必须使自...
尚书郎、南阳人樊准因儒家学风日渐衰颓,便上书说:我听说,君主不可以不学习。汉光武皇帝承受天命,使汉朝中兴,东征西伐,顾不得安居休息。但他仍然放下武器,讲说儒家学问;停鞍歇马,讨论圣人之道。孝明皇帝日理万机,事事经心,但却爱好古籍,留意儒家经典,每当行过飨射礼在学校举办宴会和射箭比赛之后,都坐在正位上,亲自讲解经书,儒生们则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