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子说过:古代的王公大人在国内施政,都希望国家富裕,人民众多,刑法政事治理。然而事与愿违,国家没有富裕反而更加贫困了,人口没有增多反而减少了,政治没有得到治理反而更加混乱了,那么,这是从根本上失去了他所希望的,得到了他所憎恶的,这是什么原因呢。 墨子说过:这是因为主张命中注定一切的人在与人民中间还太多的缘...
既然这样,那么要明白察辨这种说法,将会怎样去做呢?墨子说道:必须树立一个准则。说话没有标准,好比在陶轮的上面,放立一个测量时间的仪器,就不可能弄明白是与非、利与害的辨别了。所以言论有三条标准,哪三条标准呢?墨子说:有考察其本原的,有审度其事故的,有运用于实践的。如何考察其本原?要向上溯源于古时圣王事迹。...
然而现今天下的士大夫、君子们,有人认为命运是存在的,为何不向上看看先代君王的书籍呢?先王的书籍中,用来治理国家、颁布给百姓的,是宪法;先王的宪法也曾说过:福不能请求,祸不能避免,恭敬没有好处,凶暴没有坏处这样的话吗?所用来整治军队、指挥官兵的,是刑法。先王的刑法里也曾说过:福不能请求,祸不能避免,恭敬没有好...
因此墨子说:我还无暇来统计,天下的好书,不可能统计完,大概说来,上述三类就是这样记载的。现在研究主张有命论的人的话,其言必无根据,不是可以放弃吗? 现在如果要采用主张有命论的人的话,这是颠覆天下的道义。颠覆天下道义的人,就是那些确立有命论的人,成为百姓的忧患。把百姓所伤心的事看作乐事,是毁灭天下的人。既然这样,那么...
古时候文王受封于岐周,断长接短,有百里之地,与他的百姓相互爱戴、相互谋利益,多余的就分给别人。所以近处的人安心于他的政事,远处的人向往他的。听说过文王的人,都出发投奔他;疲惫无力、四肢不便的人,聚在一起倾慕他,说:怎样才能使文王的领地伸到我们这里,我们也得到好处,岂不是也和文王的国民一样了吗?所以天帝鬼神使他富...
因此古代的圣王,颁布宪法和律令,设立赏罚制度以鼓励贤人。因此贤人在家对双亲孝顺慈爱,在外能尊敬乡里的长辈,举止有节度,出入有规矩,能区别地对待男女。因此使他们治理官府,则没有盗窃;使他们守城,则没有叛乱;君主有难,则可以殉职,君主逃亡,则会护送。这些人都是上司所赞赏、百姓所称誉的。主张有命论的人说:上司赞赏,是命里本...
既然这样,那么怎么知道命运论是暴徒的道理呢?古代的穷苦百姓,对饮食贪婪,而懒于劳动,因此衣食财物不足,而饥寒冻饿的忧患就来了,不知道要说:我疲惫无力,劳动不快疾。而一定要说:我命里本来就要贫穷。古代的暴君,不能忍住耳目的贪婪、心里的邪僻,不顺从他的双亲,以至于国家灭亡,社稷绝灭,不知道要说:我疲惫...
现在要采用有命论的人的话,则在上位的人不听狱治国,下面的人不劳作。在上位的人不听狱治国,则法律政事就要混乱;下面的人不劳作,则财物日用不足;对上没有粢、酒来供奉上天鬼神,对下没有东西可以安抚天下贤人士子,对外没有东西可以接待诸侯的宾客,对不能给饥者以食,给寒者以衣,抚养老弱。所以说有命论是上不利于天帝,中不利于鬼神,下不...
裴度与高僧 有一天,一个高僧给的裴度看相,说他一个月内要饿死。但一个月过后,他还好好地活着。于是他找到这个高僧,这个高僧就对他说:你今后位至三公。裴度不服气地说:你一月前说我要饿死,现在又说我今后要位至三公,这究竟是怎么回事?这个高僧笑着说道:上次我说你要饿死之后,你回去做了好事,所以免灾不死,还要...
袁了凡与算命先生 有一个人,叫袁了凡,他有着远大的目标。他原来不信命,可后来有一个算命的给他算的事件件灵验,他就开始信命。这位算卦先生说:你以后不能当官,也不会有儿子。他听了之后,虽然很不高兴,但却深信不疑,认为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,无法改变,于是只好消极对待,任由命运摆布。也从未再想过当官。 有一天,袁了凡到南京栖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