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子

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。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,《墨子》比较自觉地、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,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、伦理思想。墨子最早提出“名实必须相符”的思想。他还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、类、故等逻辑概念。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。他以“耳目之实”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。他认为,判断事物的有与无,不能凭个人臆想,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。墨子从这一朴素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,提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。墨子也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。
昔者文王封于岐周,绝长继短,方地百里,与其百姓兼相爱,交相利则。是以近者安其政,远者归其德。闻文王者,皆起而趋之;罢不肖、股肱不利者,处而愿之,曰:“奈何乎使文王之地及我,吾则吾利,岂不亦犹文王之民也哉!”是以天鬼富之,诸侯与之,百姓亲之,贤士归之。未殁其世而王天下,政诸侯。乡者言曰:义人在上,天下必治,上帝、山川、鬼神,必有干主,万民被其大利。吾用此知之。

【原文】

昔者封于岐周,绝长继短,方地百里,与其百姓兼相爱,交相利则①。是以近者安其政,远者归其德。闻者,皆起而趋之;罢②不肖、股肱不利者,处而愿之③,曰:“奈何乎使文王之地及我,吾④则吾利,岂不亦犹文王之民也哉!”是以天鬼富之,诸侯与之,百姓亲之,贤士归之。未殁其世而王,政诸侯。乡者言曰:义人在上,必治,上帝、山川、鬼神,必有干主,万民被其大利。吾用此知之。

【注释】

① 本句“则”当为“利则分”之漏。

② 罢:通“疲”,懈怠懒散。

③ 处而愿之:聚于一处盼望着。

④ 吾:读“国”,边境。

【翻译】

古时候文王受封于岐周,断长接短,有百里之地,与他的百姓相互爱戴、相互谋利益,多余的就分给别人。所以近处的人安心于他的政事,远处的人向往他的。听说过文王的人,都出发投奔他;疲惫无力、四肢不便的人,聚在一起倾慕他,说:“怎样才能使文王的领地伸到我们这里,我们也得到好处,岂不是也和文王的国民一样了吗?”所以天帝鬼神使他富裕,诸侯亲附他,百姓亲近他,贤士归附他。没死之前就已成为天下的君王,治理诸侯。乡者说:讲道义的人在上位,天下必定能得到治理。上帝、山川、鬼神就有了主事的人,万民都能得到他的好处。我因此知道是这个道理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作者:【战国】墨翟 编译:王学典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昭明文选
萧统编纂的诗文总集

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