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子说:凡是发表谈话、撰写论著有个大的原则,就是不能不先树立一个法则标准。如果言论没有标准,就好像把测时仪器放在转动的陶轮上,即使工匠很聪明,也必定不能得到正确的时间了。可是现在天下的事复杂得很,真实情况的真伪就很难弄清楚,所以言论有三种法则。哪三种法则呢?有考察其本原的,有审度其事故的,有运用于实践的。...
那么为什么不试着考察圣王之事来呢?古时圣王,举拔孝子,鼓励事奉双亲,尊重贤良,鼓励做善事,颁发宪令以教诲人民,赏罚严明而用以奖善惩恶。这样,就可以治理混乱,使危险转为安宁。如果认为不是这样,那么古时候,夏桀统治的混乱的社会,商汤却治理了;商纣王统治的混乱的社会,周武王却治理了。这个世界不变,人民不变,君王改变了政令,人民...
现在主张有命论的人说:有命运这件事不是我在后世才说的,自夏商周三代就有这种话流传了,先生为什么反对它呢?答道:主张有命论的人,不知是从前三代的声望、善人呢?还是三代的暴君、不肖之徒?怎么知道的呢?古时候有功之士和杰出的大夫,说话谨慎,行动敏捷,对上能规劝进谏君长,对下能教导百姓。所以上能得到君长的奖赏,...
圣王担忧这个问题已经很久了。所以把它写在木帛竹简上,刻在金石上。在先王的书《仲虺之告》中说:我听说夏代的人假借天命,布告天下,所以上天痛恨他,就让他失去了他的国人。这是说夏朝的君王桀主张有天命,商汤与仲虺共同批驳他。先王的书《太誓》也这样说道:商纣王很暴虐,不肯侍奉上天,抛弃他的先人的神灵而不祭祀...
唐德宗与陆贽谈及变乱的原因,深深自责。陆贽说:产生今日的祸患都是群臣的罪过。唐德宗说:这也是天意,并非人为的。陆贽退朝后,写上章疏,奏与唐德宗。他认为:陛下志在统一,四次讨伐朝廷叛逆,罪恶的魁首终于被诛杀,叛逆的将领却又相继作乱,战火连年不断,历经三年。征发的军队日益增多,征收的赋税日益繁重,内自京城,外到边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