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子

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。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,《墨子》比较自觉地、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,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、伦理思想。墨子最早提出“名实必须相符”的思想。他还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、类、故等逻辑概念。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。他以“耳目之实”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。他认为,判断事物的有与无,不能凭个人臆想,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。墨子从这一朴素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,提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。墨子也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。
陆贽上书

唐德宗与陆贽谈及变乱的原因,深深自责。陆贽说:“产生今日的祸患都是群臣的罪过。”唐德宗说:“这也是天意,并非人为的。”陆贽退朝后,写上章疏,奏与唐德宗。他认为:“陛下志在统一,四次讨伐朝廷叛逆,罪恶的魁首终于被诛杀,叛逆的将领却又相继作乱,战火连年不断,历经三年。征发的军队日益增多,征收的赋税日益繁重,内自京城,外到边陲,行路之人有遭遇刀兵的忧虑,居家之人有苛刻搜刮的困苦。因而叛乱此起彼伏,痛恨和怨言四处掀起,非同寻常的忧患,是亿万人民共同的忧虑。只有陛下一人蒙在鼓里,一点也不知道,致使凶恶的军队击鼓噪进,在大白天里攻打宫门,这难道不使朝廷有漏洞,人心离散,给他们以可乘之机吗?陛下有得力辅佐,有亲信,有谏官,有防卫官署,他们见到危险而不能尽力竭心,面对灾难而不敢赴汤蹈火,臣所说的招致现在的祸乱,是群臣的过失,怎么会是凭空乱说!陛下又认为国家的兴衰,都是上天注定的。臣听说上天的所见所闻,都是来自人的所见所闻。所以祖伊斥责殷纣王的文辞说:‘我生来是没有命运在天的!’周武王列数殷纣王的罪责时说:‘竟然说我有天命在身,不肯以自己所受的惩罚为戒。’这些都说明不谈人事而只讲天命是一定行不通的道理啊。《易经》说:‘观此履卦,考究吉祥。’又说:‘吉凶是得失的表象。’这便是说天命是人为的,意义是非常明确的。圣人贤哲的思想在《六经》中是相互贯通的,都说祸福在于人为,没有说过盛衰是命运注定的。所以,治理好了人事,上天却降下变乱,这样的事是没有的,把人事处理乱了,上天却降下安康,这样的事也是没有的。不久以前,征战讨伐的事很多,刑法稍嫌严厉,物力消耗已尽,人心惊恐疑虑,有如置身风波之上,总是动荡不安。上自朝廷百官,下到黎民百姓,宗族邻里友人日夜相聚议论,果真如大家所曾预料的一样。京城人口,往往超过十万,固然并非人人都懂推算之术,个个都晓占卜之术,这正好说明产生敌寇的原因,未必全都与天意有关。臣听说治理有时会产生变乱,变乱有时会有助于治理;有的因为没有危难而失去天下,有的因为诸多危难而振兴国家。而今,产生变乱失去成业的事,已经成为过去,是无法复原的;而那些有助于治理和振兴邦国的事情,则要看陛下能否勤勉而慎重地修明政治了。何必担忧叛乱之人?何必畏惧危难的命运?勤于政事,自勉不息,足以再致太平盛世,岂是只弭平叛乱,光复大唐江山而已!”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作者:【战国】墨翟 编译:王学典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昭明文选
萧统编纂的诗文总集

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