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子说:现在王公大人君临,掌握政权,治理国家,都希望永久保持下去而不失去,为什么不研究崇尚贤士这个为政的根本问题呢!怎么知道崇尚贤士是为政的根本呢?回答道:由高贵而智慧的人去治理愚蠢而低贱的人,那么,国家便能治理好;由愚蠢而低贱的人去治理高贵而智慧的人,那么,国家就会混乱。因此知道崇尚贤士是为政的根本。 因此古代的...
贤者治理国家,早上朝而晚退朝,审听刑狱,处理政务,因而国家政治清明而刑法严正。贤者主持一个政府部门,是夙兴夜寐,征收聚敛关口、市场、山林、湖泊的赋税之利,用以充实官府,因此国库充实而财用不散。贤者治理一个县,早出晚归,翻耕种植,栽种果木,收聚豆粟,因此粮食多而百姓在食用方面充足。因此国家治理而刑法严正,官府充实而万民富足...
既已说明了这种方法,但不知怎么去实行,那么事情似乎还是办不成的。因此必须为此定下三个基本原则。什么叫三个基本原则呢?答道:爵位不高,百姓不会敬重他,俸禄不多,百姓不会信任他,政令不果断,百姓不会畏惧他。所以古代圣王给贤人高的爵位,厚的俸禄,任命他们以政事,给他们以决断的权利。这难道是给臣下以赏赐吗?这是为了要把事情办成呀!...
现在王公大人也想效法古人为政,尊敬贤者,任用能者,给他们高爵位,但俸禄却不随着增加。爵位高而没有相应的俸禄,百姓不会信任他们的。贤人说:这不是真正的爱我,是假借虚名而利用我罢了。像这样被假借利用,百姓怎能亲附君上呢?所以先王说:贪图政权的人,不愿把政事交给别人;把钱财看得很重的人,不愿把俸禄分给别人。&rdquo...
现在的王公大人,有一件衣裳不能缝制,必定要请手艺高超的裁缝;有一头牛羊不能宰杀,必定要请技艺娴熟的屠夫。所以在对待这两件事情上,王公大人还知道以尚贤使能为重。但一到国家发生动乱,社稷倾危,就不知道运用尚贤使能来治理了,而是亲戚,就使用他们,无缘无故得到富贵的,面孔漂亮的就任用他们。对于那些无缘无故得到富贵的,面孔漂亮的,...
把尚贤使能作为政治的根本,又岂止是墨子的观点呢?这原是圣王的道理,是先王的《距年》书上所写,是长者的话。《传》记说:寻求圣君和哲人,以辅助你自己。《汤誓》说:寻求大圣人,和他同心努力,用来治理天下。这些都说明圣人不放弃以尚贤使能治理国家。 所以古代的圣王只因能以尚贤使能治理政事,没有其他事情掺杂在...
所以古代的帝王确实能以尚贤使能来治理国政的,这是取法于上天。唯有上天不分贫富、贵贱、远近、亲疏的人,只要是贤人就推举重用他,凡是不肖之徒就压制和遗弃他。 既然这样,那么,那些富贵而行仁政的,受到奖赏的是谁呢?回答说:像从前几代的圣王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、武等都是。他们是因为什么而得到上天赏赐呢?回答说:他们治理天下,...
那么,作为君王的亲族由于做不好事而受到惩罚的又有哪些呢?回答说:如从前的伯鳏,是帝颛顼的长子,败坏了颛顼帝的功德,被流放到羽山的郊野,那是终年暗无天日的地方,舜帝一点也不可怜他。这就是与君王有亲但是做不好事,而受到上天惩罚的例子。 那么,上天所能任用的是哪些人呢?回答说:像古代的大禹、后稷、皋陶就是。怎么知道是这样...
《周颂》上说:圣人的,像天一样崇高,像地一样宽广,昭明天下。像大地一样坚固,像山一样耸立,不开裂、不崩塌;像太阳一样光芒万丈,像月亮一样无比光明,跟天地一样长久。这说明圣人的彰明博大,坚牢而长久。所以圣人的德行,是能够总括天地的一切美德。现在的王公大人想一统天下,称霸诸侯,如果没有德和义,那将凭借什么呢?他们说...
唐太宗曾与群臣当面确定功臣长孙无忌等人的爵位和封邑,命令陈叔达在殿下唱名公布,唐太宗说:朕授予你们的功劳赏赐,如果有不恰当的地方,你们可以自己申诉。于是各位将领竞相争功,议论纷纷。淮安王李神通说:臣在关西起兵,首先回应义旗。现在房玄龄、杜如晦等人只能舞文弄墨,功劳却超过了我,臣心中难以服气。唐太宗说:义旗刚...
齐威王朝拜周烈王。当时周王室已十分衰微,各诸侯国都不来朝拜,唯独齐威王仍来朝拜,因此人愈加称赞齐威王贤德。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,对他说:自从你到即墨任官,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。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,却是田野开辟整齐,百姓生活富足,官府相安无事,东方因而十分安定。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内臣谋求内援的缘故。便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