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子

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。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,《墨子》比较自觉地、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,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、伦理思想。墨子最早提出“名实必须相符”的思想。他还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、类、故等逻辑概念。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。他以“耳目之实”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。他认为,判断事物的有与无,不能凭个人臆想,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。墨子从这一朴素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,提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。墨子也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。

兼爱(下)

墨子从兼爱的角度阐述了治国之道。他所提出的“兼爱”是“无等差之爱”,比儒家提出的以血缘为准则的“差等之爱”更有号召力,更能取得广大民众的拥护,他认为,一个国家要想繁荣富强,百姓获益,就必须实行“兼相爱,交相利”。他主张像爱自己的亲人一样去爱他家之人,从而营造一种人人相爱、其乐融融的社会环境。
墨子以“兼”来代替“别”,“兼”在墨子看来是大公无私、不分彼此的,关心别人就如同关心自己一样的高贵品质,和“兼”相对立的是只顾自己,不为旁人设想的自私自利的恶劣品质,墨子把这种品质叫作“别”,“别”是很坏的,是不道德的。
但“兼爱”的实际意义在于维持摇摇欲坠的贵族制度,他企图使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相安无事,和平共处,尽量做到“强不劫弱,众不暴富,诈不谋愚,贵不傲贱”。但墨子的学说只是延缓了旧制度崩溃的作用,企图用阶级调和来缓和当时阶级斗争的紧张局势,也是不现实的。
“兼爱”的思想始终贯穿墨子全书,墨子提出的“兼爱”思想,目的是为了给大家创造一个友好的和谐的社会氛围,不是整天钩心斗角,尔虞我诈。整天处在一个恐怖、阴森的环境中,到处提防着别人,害怕一不小心就落入陷阱。这个思想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值得提倡,但却很困难。
子墨子言曰:“仁人之事者,必务求兴天下之利,除天下之害。”然当今之时,天下之害,孰为大?曰:若大国之攻小国也,大家之乱小家也,强之劫弱,众之暴寡,诈之谋愚,贵之敖贱,此天下之害也。又与为人君者之不惠也,臣者之不忠也,父者之不慈也,子者之不孝也,此又天下之害也。又与今人之贱人,执其兵刃、毒药、水、火,以交相亏贼,此又天下之害也。姑尝本原若众害之所自生。此胡自生?此自爱人、利人生与?即必曰:“非然也。”必曰:“从恶人、贼人生。”分名乎天下,恶人而贼人者,兼与?别与?即必曰:“别也。”然即之交别者,果生天下之大害者与?是故别非也。 子墨子曰:“非人者必有以易之,若非人而无以易之,譬之犹以水救火也,其说将必无可焉。”是故子墨子曰:“兼以易别。”然即兼之可以易别之故何也?曰:藉为人之国,若为其国,夫虽独举其国以攻人之国者哉?为彼者,由为己也。为人之都,若为其都,夫谁独举其都以伐人之都者哉?为彼犹为己也。为人之家,若为其家,夫谁独举其家以乱人之家者哉?为彼犹为己也。然即国都不相攻伐,人家不相乱贼,此天下之害与?天下之利与?即必曰天下之利也。

墨子说道:仁人所做的事情,务必是在追求兴起天下之利,除去天下之害。然而在现在的社会条件下,天下最大的危害是什么呢?回答说:例如大国攻打小国,大家族扰乱小家族,强大的强夺弱小的,人多的欺凌人少的,狡诈的算计愚蠢的,尊贵的傲视卑贱的,这就是天下的祸害。又如,做国君的不仁惠,做臣下的不忠诚,做父亲的不慈爱,做儿子...

今吾将正求与天下之利而取之,以兼为正。是以聪耳明目相与视听乎!是以股肱毕强相为动宰乎!而有道肆相教诲,是以老而无妻子者,有所侍养以终其寿;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,有所放依以长其身。今唯毋以兼为正,即若其利也,不识天下之士,所以皆闻兼而非者,其故何也? 然而天下之士,非兼者之言犹未止也,曰:“即善矣,虽然,岂可用哉?”子墨子曰:“用而不可,虽我亦将非之;且焉有善而不可用者。”姑尝两而进之。谁以为二士,使其一士者执别,使其一士者执兼。是故别士之言曰:“吾岂能为吾友之身,若为吾身?为吾友之亲,若为吾亲?”是故退睹其友,饥即不食,寒即不衣,疾病不侍养,死丧不葬埋。别士之言若此,行若此。兼士之言不然,行亦不然。曰:“吾闻为高士于天下者,必为其友之身,若为其身;为其友之亲,若为其亲。然后可以为高士于天下。”是故退睹其友,饥则食之,寒则衣之,疾病侍养之,死丧葬埋之。兼士之言若此,行若此。若之二士者,言相非而行相反与?当使若二士者,言必信,行必果,使言行之合,犹合符节也,无言而不行也。然即敢问:今有平原广野于此,被甲婴胄,将往战,死生之权,未可识也;又有君大夫之远使于巴、越、齐、荆,往来及否,未可识也。然即敢问:不识将恶托家室?奉承亲戚、提挈妻子而寄托之,不识于兼之有是乎?于别之有是乎?我以为当其于此也,天下无愚夫愚妇,虽非兼之人,必寄托之于兼之有是也。此言而非兼,择即取兼,即此言行费也。不识天下之士,所以皆闻兼而非之者,其故何也?

现在我将努力兴办对天下有利的事情,以兼相爱来施政。所以大家都耳聪目明,相互帮助看东西听东西,用强劲有力的四肢相互帮助做事情,并且用道义相互勉励和教诲;因此那些年老而没有妻室子女的,也能有所奉养而得以享尽天年;没有父母的幼弱孤童,也能有所依靠而长大其身。现在用兼相爱来治理天下,有这样大的好处,但是令人不解的事,天下的士人听...

然而天下之士,非兼者之言,犹未止也,曰:“意可以择士,而不可以择君乎?”姑尝两而进之。谁以为二君,使其一君者执兼,使其一君者执别。是故别君之言曰:“吾恶能为吾万民之身,若为吾身?此泰非天下之情也。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,譬之犹驰驷而过隙也。”是故退睹其万民,饥即不食,寒即不衣,疾病不侍养,死丧不葬埋。别君之言若此,行若此。兼君之言不然,行亦不然,曰:“吾闻为明君于天下者,必先万民之身,后为其身,然后可以为明君于天下。”是故退睹其万民,饥即食之,寒即衣之,疾病侍养之,死丧葬埋之。兼君之言若此,行若此。然即交若之二君者,言相非而行相反与?常使若二君者,言必信,行必果,使言行之合,犹合符节也,无言而不行也。然即敢问:今岁有疠疫,万民多有勤苦冻馁,转死沟壑中者,既已众矣。不识将择之二君者,将何从也?我以为当其于此也,天下无愚夫愚妇,虽非兼者,必从兼君是也。言而非兼,择即取兼,此言行拂也。不识天下所以皆闻兼而非之者,其故何也。

然而天下的士子,攻击兼爱的言论还是没有停止,说道:兼爱的理论诚如以上所说,但是兼爱大概只可以选择士大夫,恐怕不能选择君王吧?那么姑且让我们按照兼相爱和别相恶两种思路展开看看究竟如何吧。假设这里有两个国君,其中一个主张兼相爱的观点,另一个主张别相恶的观点。所以主张别相恶&...

意以为难而不可为邪?尝有难此而可为者,昔荆灵王好小要,当灵王之身,荆国之士饭不踰乎一,固据而后兴,扶垣而后行。故约食为其难为也,然后为,而灵王说之,未踰于世而民可移也,即求以乡其上也。昔者越王勾践好勇,教其士臣三年,以其知为未足以知之也,焚舟失火,鼓而进之。其士偃前列,伏水火而死有不可胜数也。当此之时,不鼓而退也,越国之士,可谓颤矣。故焚身为其难为也,然后为之,越王说之,未踰于世,而民可移也,即求以乡上也。昔者晋文公好苴服。当文公之时,晋国之士,大布之衣,牂羊之裘,练帛之冠,且苴之履,入见文公,出以践之朝。故苴服为其难为也,然后为而文公说之,未踰于世,而民可移也,即求以乡其上也。是故约食、焚舟、苴服,此天下之至难也,然后为而上说之,未踰于世而民可移也,何故也?即求以乡其上也。今若夫兼相爱、交相利,此其有利,且易为也,不可胜计也,我以为则无有上说之者而已矣。苟有上说之者,劝之以赏誉,威之以刑罚,我以为人之于就兼相爱、交相利也,譬之犹火之就上、水之就下也,不可防止于天下。 故兼者,圣王之道也,王公大人之所以安也,万民衣食之所以足也,故君子莫若审兼而务行之。为人君必惠,为人臣必忠,为人父必慈,为人子必孝,为人兄必友,为人弟必悌。故君子莫若欲为惠君、忠臣、慈父、孝子、友兄、悌弟,当若兼之不可不行也。此圣王之道,而万民之大利也。

难道兼相爱是难以做到的事情吗?然而历史上有许多比兼相爱更难的事都做出来了,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,当灵王在世时,楚国的士人每天吃饭不超过一次,用力扶稳后才能站起,扶着墙壁然后才能走路。节食本是他们难以做到的,然而这样做后灵王喜欢,所以没有经过多久时间,民风却可以转移。则这无非是为迎合君主之意罢了。从前越王勾践喜欢勇猛,训练他...

  • 1页11条
Copyright © 2017-
作者:【战国】墨翟 编译:王学典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