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子说:凡是发表言论,撰写论著,不能不事先确定原则。若不先确定原则,就好像把测时仪器放在运转的陶轮上。我认为虽然也有早晚不同的概念,而实际上终究无法确定是早是晚,所以发表言谈进行著述有三个大的原则。 什么是三大原则?墨子说:有考察其本原的,有审度其事故的,有运用于实践的。如何考察其本原?要向上溯源于古时圣王事迹;如...
所以从前夏商周三代的圣王禹、汤、文、武,正当在天下施政时,说道:必须举荐孝子而鼓励人民孝顺父母双亲,尊重贤良,教导人们做善事。因此发布政令,施行教化,奖赏善良,惩罚凶暴。且认为是这样的,那么天下的混乱,将可以得到治理;社稷的危险,将可得到安宁。如果认为不是这样,从前夏桀所乱的天下,商汤治理了它;商纣王所乱的天下...
然而现今主张有命论的人,不知道是根据从前三代的圣王、善人呢?还是从前三代的暴君和不肖之徒呢?假如按他们的论说来考察,那么一定不是根据从前三代的圣王、善人,一定是根据暴君和不肖之徒。 然而现在有人认为命运是存在的,从前三代暴君桀、纣、幽王、厉王,贵为天子,富有天下,于是乎不能矫正他们耳目的欲念,而放纵他的内心的邪僻。...
从前暴君编造这些话,穷人复述这些话。这些都是迷惑百姓、愚弄朴实的人。先代圣王为此感到忧虑,在前世就有了,因此写在竹帛上,刻在金石上,雕在盘盂上,流传给后世子孙。说:在哪些书保存有这些话呢?夏禹的《总德》上有记载,说:诚信不到达上天,上天就不会保佑他的子民。既然放纵自己凶恶的心志,上天就会降下灾祸的。不谨慎而丧失了德,...
因此墨子说:现今天下的君子们写文章、发表谈话,并不是想要使其喉舌勤劳,使其嘴唇利索,内心确实想要为他自己的国家、乡里、百姓和刑法政务打算。现今的王公大人要早上朝,晚退朝,听狱治政,整日分配职事而不敢倦怠,是为什么呢?答道:他认为努力必能治理,不努力就要混乱;努力必能安宁,不努力就要危险,所以不敢倦怠。现今的卿大...
十一月,司空、太子太师、英卢武公李世绩病情加剧,唐高宗因他为大唐立下了大功,就把他在外地的子弟全都召回京城,让他们好好服侍李世绩。李世绩只服用唐高宗和太子赏赐给他的药,家人为他请的医生,他一概不让看病,他说:我本是山东种田人,生逢明主,位至三公,年近八十,这难道不是命运注定的吗?寿命长短有定数,怎么能向医生求多活命?一天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