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。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,《墨子》比较自觉地、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,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、伦理思想。墨子最早提出“名实必须相符”的思想。他还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、类、故等逻辑概念。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。他以“耳目之实”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。他认为,判断事物的有与无,不能凭个人臆想,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。墨子从这一朴素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,提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。墨子也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。
【原文】
昔者暴王作之,穷人术①之,此皆疑众迟朴。先圣王之患之也,固在前矣,是以书之竹帛,镂之金石,琢之盘盂,传遗后世子孙。曰:“何书焉存?”禹之《总德》有之曰:“允②不著惟天,民不而葆。既防凶心③,天加之咎。不慎厥德,天命焉葆?”《仲虺之诰》曰:“我闻有夏人矫天命于下,帝式是增④,用爽厥师。”彼用无为有,故谓矫;若有而谓有,夫岂为矫哉!昔者桀执有命而行,汤为《仲虺之告》以非之。《太誓》之言也,于去发⑤曰:“恶乎⑥君子!天有显德,其行甚章。为鉴不远,在彼殷王。谓人有命,谓敬不可行,谓祭无益,谓暴无伤。上帝不常,九有以亡;上帝不顺,祝降其丧。惟我有周,受之大帝⑦。”昔纣执有命而行,武王为《太誓》去发以非之。曰:子胡不尚考之乎商、周、虞、夏之记?从十简之篇以尚,皆无之。将何若者也?
【注释】
① 术:通“述”。
② 允:诚实。惟:于。
③ 防:此处为“放”,放纵。星:当为“心”。
④ 增:此处当为“憎”。
⑤ 于去发:当为“太子发”。
⑥ 恶乎:发语词。
⑦ 帝:当作“商”。
【翻译】
从前暴君编造这些话,穷人复述这些话。这些都是迷惑百姓、愚弄朴实的人。先代圣王为此感到忧虑,在前世就有了,因此写在竹帛上,刻在金石上,雕在盘盂上,流传给后世子孙。说:在哪些书保存有这些话呢?夏禹的《总德》上有记载,说:“诚信不到达上天,上天就不会保佑他的子民。既然放纵自己凶恶的心志,上天就会降下灾祸的。不谨慎而丧失了德,天命怎会保佑呢?”《仲虺之告》说:“我听说夏人假造天命颁布于世,上天痛恨他,因此使他丧失了军队。”他用不存在的东西作为存在的东西,所以叫伪造;假若是存在的而说存在,那怎么能说是伪造呢!从前夏桀主张有命论行事,商汤作《仲虺之告》以反对他。《太誓》中太子发说:“啊,君子!上佑明德之人,他们的品行特别显著。可以作为镜子借鉴的不远,殷王就是。他说人有命运,说恭敬不可行,说祭祀无益,说暴徒无害。上天不保佑,九州都灭亡了;上天不顺心,给他降下灭亡的灾难。只有我周朝,接受了商的。”从前商纣王主张有命运而行事,周武王作《太誓》太子发反驳他。说,你为什么不向上考察商、周、虞、夏时代的史料?十简以上的篇幅,都没有命运的内容。将怎么样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