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子

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。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,《墨子》比较自觉地、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,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、伦理思想。墨子最早提出“名实必须相符”的思想。他还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、类、故等逻辑概念。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。他以“耳目之实”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。他认为,判断事物的有与无,不能凭个人臆想,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。墨子从这一朴素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,提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。墨子也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。
然则何以知天之爱天下之百姓?以其兼而明之。何以知其兼而明之?以其兼而有之。何以知其兼而有之?以其兼而食焉。何以知其兼而食焉?四海之内,粒食之民,莫不犓牛羊,豢犬彘,洁为粢盛酒醴,以祭祀于上天鬼神。天有邑人,何用弗爱也?且吾言杀一不辜者,必有一不祥。杀无辜者谁也?则人也。予之不祥者谁也?则天也。若以天为不爱天下之百姓,则何故以人与人相杀,而天予之不祥?此我所以知天之爱天下之百姓也。 顺天意者,义政也;反天意者,力政也。然义政将奈何哉?子墨子言曰:处大国不攻小国,处大家不篡小家,强者不劫弱,贵者不傲贱,多诈者不欺愚。此必上利于天,中利于鬼,下利于人。三利无所不利,故举天下美名加之,谓之圣王。力政者则与此异,言非此,行反此,犹倖驰也。处大国攻小国,处大家篡小家,强者劫弱,贵者傲贱,多诈欺愚。此上不利于天,中不利于鬼,下不利于人。三不利无所利,故举天下恶名加之,谓之暴王。 子墨子言曰:“我有天志,譬若轮人之有规,匠人之有矩。轮、匠执其规、矩,以度天下之方圜,曰:‘中者是也,不中者非也。’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,不可胜载,言语不可尽计,上说诸侯,下说列士,其于仁义,则大相远也。何以知之?曰:我得天下之明法以度之。”

【原文】

然则何以知天之爱之百姓?以其兼而明之。何以知其兼而明之?以其兼而有之。何以知其兼而有①之?以其兼而食焉。何以知其兼而食焉?四海之内,粒食之民,莫不犓牛羊,豢犬彘,洁为粢盛酒醴,以祭祀于上天鬼神。天有邑人,何用弗爱也?且吾言杀一不辜者,必有一不祥②。杀无辜者谁也?则人也。予之不祥者谁也?则天也。若以天为不爱之百姓,则何故以人与人相杀,而天予之不祥?此我所以知天之爱天下之百姓也。

顺天意者,义政也;反天意者,力政也。然义政将奈何哉?子墨子言曰:处大国不攻小国,处大家不篡小家,强者不劫弱,贵者不傲贱,多诈者不欺愚。此必上利于天,中利于鬼,下利于人。三利无所不利,故举天下美名加之,谓之圣王。力政者则与此异,言非此,行反此,犹倖③驰也。处大国攻小国,处大家篡小家,强者劫弱,贵者傲贱,多诈欺愚。此上不利于天,中不利于鬼,下不利于人。三不利无所利,故举天下恶名加之,谓之暴王。

子墨子言曰:“我有天志,譬若轮人之有规,匠人之有矩。轮、匠执其规、矩,以度天下之方圜,曰:‘中者是也,不中者非也。’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,不可胜载,不可尽计,上说诸侯,下说列士,其于仁义,则大相远也。何以知之?曰:我得天下之明法以度之。”

【注释】

① 有:抚养。

② 不详:指灾祸。

③ “倖”为“偝”字之误,同“背”。

【翻译】

那么怎么知道上天爱护天下的老百姓呢?因为它普遍地能明察百姓。怎么知道上天能普遍地明察百姓呢?因为他能养育全部的人类。怎么知道他能养育全部的人类呢?因为他全都供给食物。怎么知道他全都供给食物呢?因为四海之内,凡是吃五谷杂粮的人,没有不喂养牛羊、猪狗,做好洁净的粢盛酒醴,用来祭祀上天和鬼神的。上天拥有自己的臣民,怎么会不爱护他们呢?而且我认为杀害一个无辜的人,必然会有一件不祥的事情发生。杀害无辜的人是谁呢?是人。那么给予不祥的是谁呢?是上天啊。如果说上天不爱天下的百姓,那么为什么人和人相互残杀,而上天会给他不祥呢?这是我知道上天爱护天下百姓的缘故。

顺从天意的,就是善政;违反天意的,就是暴政。那么善政应怎么做呢?墨子说:“处于大国地位的不攻打小国,处于大家族地位的不掠夺小家族,强者不强迫弱者,高贵者不傲视贫贱人,狡诈者不欺压愚笨者。这样一定是上有利于天神,中有利于鬼神,下有利于人民。有这三利,就无所不利。所以将天下最好的名声加给他,称他们为圣王。然而暴力政治却与此不同,他们的言论不是这样,行动跟这个相反,犹如背道而驰。处于大国地位的攻伐小国,处于大家族地位的掠夺小家族,强者强迫弱者,高贵者傲视贫贱人,狡诈者欺压愚笨者,这上不利于天神,中不利于鬼神,下不利于人民,对三者都不利就会对什么都不利了,所以将天下最坏的名声加给他,称之为暴王。”

墨子说道:“我有天的意志,就好像制车轮的人有了圆规,好像木匠有了方尺。车轮师傅和木匠手握圆规、方尺,用以量度天下的方圆,说:‘符合规矩的就是正确的,不符合规矩的就是错误的。’当今天下士君子们著书立说,多得用车都拉不完,他们的话也多得无法计算。上说诸侯,下说有志于功业的人,然而一说到仁义,则大相径庭。怎么知道呢?回答说:我发现了上天有意志这个真理并拿来衡量一切而知道的。”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作者:【战国】墨翟 编译:王学典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昭明文选
萧统编纂的诗文总集

..